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遊訪史特拉斯堡



《 遊訪史特拉斯堡》

文:楊思勤 Chris Yang
原文刊登於EnVoyage 長榮機上雜誌 2017年7月號
(以下文字略改,並新增筆者當時拍攝不盡完美的照片)

史特拉斯堡位於法國東北方,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雖然現在隸屬法國,但回顧歷史,此城也曾多次歸為德國領土。位於邊界得關係讓史特拉斯堡不論在文化、語言、飲食和宗教上都深刻反映出兩國特色。 這般兼容並蓄的精神也讓史特拉斯堡成為歐盟重要機構的所在地,包括歐洲議會和歐洲人權法院等都設置於此。

史特拉斯堡是法國阿爾薩斯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港口是萊茵河上的第三大港口。 伊爾河兩條支流環繞合抱的大島(Grande-Île de Strasbourg )是史特拉斯堡市中心,水路交錯的景致十分醉人。比起同樣擁有迷人運河風光的威尼斯和布魯日, 史特拉斯堡兼具德法風情,不致於人聲鼎沸,也不會過於清幽。這裡的旅行步調適中,讓旅人能徹底融入城市的步調,細細體會歷史醞釀出的特別溫度。更重要的是,史特拉斯堡龐大的歷史建築群體現了15至18世紀的中世紀城鎮城市發展變遷。在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世遺協會首次讓單一城市的整個市中心列選為世界遺產。而大島上最令旅人們心儀的地方便屬景色古樸秀麗的「小法國」(Petite France)了。


小法國在大島的最西端,以「法」為名卻一點也不法式。這裡最富盛名的建築群以德國風格興建。這命名源自於中世紀時本區飽受傳染性病之擾,而此疾又被德國人謔稱為法國病,因此得名。雖是一段不愉快的歷史,但小法國的風采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在這裡,伊爾河分為四道運河支流,為數豐富的傳統的木筋屋(半石材,半木材所建的屋子)依運河而建。這些小屋在中世紀時是皮革匠工的工坊,特殊的傾斜大屋頂為著就是能讓皮匠曬晾皮革製品。到了今日,這些色彩繽紛,有點歪歪斜斜的可愛房屋們配上幾百年來的石板路是史特拉斯堡公認最有魅力的風景。連宮崎駿動畫《霍爾的移動城堡》製作團隊都來此地(以及附近另一小鎮科爾瑪)取景,做為動畫中的城市藍本。 


玩到捨不得離開,可以選擇下榻在小法國南端的馬場旅館(Hotel Les Haras)。 延續小法國濃厚的歷史風情,馬場旅館前身是法國知名皇家種馬中心。建於18世紀的古建築別具意義,200多年歷史的風韻在巴黎炙手可熱的設計事務所Jouin Manku的巧手翻修下,變身為清麗高雅的旅館。摩登明快的設計手法近年來被廣為報導。 Jouin Manku聰明地在老建築中隔出一個個迷人舒適的房間,並將馬廄改為設計感十足的酒館餐廳,室內傢俱則大量運用馬鞍,皮革等元素,讓旅人來到史特拉斯堡不只是匆匆走過的觀光,而是能真正步入歷史脈絡之中,體驗過往風情。

  
(c) Les Haras
  
(c) Les Hares
Jouin Manku運用如緞帶般細緻流暢的木條與原馬廄中的剛毅的木脊線條創造出和諧又對比的建築語言


宏偉的聖母院是史特拉斯堡的地標,耗時260多年建成。在1874年前是世界最高建築物,現今為全球第六高的教堂。大教堂外觀由附近孚日山脈的砂巖所建,因此呈現迷人浪漫的玫瑰紅色。教堂建築充分展現歌德式作工繁複,精雕細琢的堅持,壁上每樽天使和門徒人像精緻生動,石雕裝飾和大幅玫瑰窗細節之豐富令人眼花繚亂。尖聳的高塔直衝天際,可惜只有北塔建成,造成今日「一塔」獨秀的面貌。教堂內部的鎮堂之寶當屬從1547年便開始運作至今的金色天文鐘以及前方巧奪天工的「天使之柱」。華麗細緻的天文鐘由當地數學家和瑞士鐘錶匠所打造,每一刻會有小孩、少年、壯年人和老人代表人生四個階段的角色跑出來出來報時。有趣的是,若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天文鐘的左側高牆有一個孤單的人像默默註視著「天使之柱」。此人貌似輕浮,和教堂中其他莊嚴的人像比起來差異甚鉅。原來當年有一村民看不起建築師的能力,硬不相信這柱子能有天完工,因此建築師故意刻了他的雕像,讓此村民永遠罰站,永遠凝視建築師的完美之作。
  
身為要塞城市,加上遊客絡繹不絕,在史特拉斯堡找美食並不是件難事,光是城內就有高達6家的米其林星級餐廳!當然,如果想品嚐阿爾薩斯地方家常菜的話,不要錯過大廣場後巷的60年老店Le Clou。 一進店中馬上被四週的紅木牆壁所包圍,牆上以鍋碗瓢盆作為裝飾,復古又可愛。服務生會先送來阿爾薩斯盛產,富有水果香氣的白葡萄酒Gewurztraminer做為開胃酒,香甜可口。酸菜豬腳、蔬菜清燉牛肉 (Pot au Feu de Boeuf)還有本地梭魚都是餐館的拿手好菜,滋味清爽不油膩。Le Clou的餐點份量豪爽,價格合理,幾乎每天都高朋滿座。 另外,當地知名的阿爾薩斯薄披薩Tarte Fambee和加了葡萄乾和果仁的奶油圓蛋糕Kougelhopf都是值得一嚐的美食!


除了步行,遊覽史特拉斯堡最推薦的方法便是遊船河。只要沿著聖母院大門前方的路向河岸走去,便能看到羅昂宮碼頭的Batorama票亭。 由於相當受歡迎,建議旅人早點到場購票。 遊船時間約1個小時,會先經過小法國以及前身為皮革工坊的木筋建築群,過後從廊橋下穿過,來到沃邦攔河壩( Barrage Vauban)。廊橋建於十三世紀,是舊時的軍事防線,最早為木結構,後改為石頭廊橋。四座高塔護衛著城市,氣勢非凡 。和廊橋遙遙相望的沃邦攔河壩則建於17世紀,其頂部觀景平臺是俯瞰整片小法國區的最佳景點 。 遊船在此轉彎向歐盟議會駛去,途徑小聖彼得天主教教堂、萊茵宮、國家戲劇院等宏偉建築,最後在漁人碼頭的擁抱下回到起始點羅昂宮碼頭。  


史特拉斯堡既有深幽的古樸風情,又是國際現代化城市。市區內的老佛爺和春天百貨以及大大小小的商店琳瑯滿目,對時間有限又得選購禮品的旅人來說相當方便。史特拉斯堡也是遊玩法國東部的絕佳起始點。市區的火車站能輕易連接臨近的德國和瑞士城鎮。如果選擇租車,繼續向南可遊歷阿爾薩斯省的浪漫的葡萄酒鄉之路(Route des Vins),翠綠蒼鬱,酒香佳釀,而這又是另一篇故事了。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我的巴黎之家




文:楊思勤 Chris Yang ( Szu Chin Yang)
原文載於長榮航空機上雜誌EnVoyage2016年3月號, 本文為部落格修改版本。
無注明的圖片皆由onefinestay提供

小時候出遊,尤其是出國,總是很期待當地的飯店。不管去哪裏,只要看到燈火通明的接待大廳,乾淨透徹的遊泳池和準點提供的自助早餐便令人很滿足。飯店保護著旅客,令我們覺得安心。曾幾何時這樣的心境竟開始慢慢轉變。我們不再喜歡和他人有著千篇一律的相同經驗,在這個高度個人化的社會中,我們期盼在同樣一個城市中能創造屬於自己的驚喜,打造獨一無二的故事和回憶。 不管是遇到的人,吃到的美食,走過的小巷,我們自私地想在每處蓋上自己的行經印章,在地圖釘上更多足跡。越知道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越希望自己的一廂情願還是能在世界遺留下一點點什麼。

因此,許多人開始嘗試民宿、借住沙發或是交換住宿,藉此能在“在地人”的家中生活,去他們常去的餐廳中用餐,在他們巷口的小商店購置雜貨, 藉由這些活動讓我們更貼近當地生活,自己探索城市的脈動和文化。 只是,直接與屋主或房東交涉的過程總會碰到不甚流暢的時候,就算在住進之後,發現需要協助卻求救無門的情況。就算是利用Airbnb這樣有聲有色的平臺,其評等系統仍以群眾評分為主,缺乏統一性的評估機制。既想脫離飯店的環境,但又想保留飯店給予的便利和協助,似乎難以找到兩全其美的出路?

在2009年我們看見了轉機。Greg Marsh這位空中飛人某夜出差完後飛回倫敦,回家路上看見倫敦梅菲爾區一幢幢美麗的建築。這些住家不論在設計和藝術品位上都相當精湛,但卻缺少了最重要的愛和呵護。少了人的居住,無人欣賞和享受的房子顯得極為孤單。而這些房子的主人可能和Greg自己一樣,一年中多半都在外出差,或許也總是住在沒有靈魂的無聊旅館中。Greg看著看著,忽然有了靈感-何不在屋主外遊的時候,讓其他遠道而來的旅人或是商務人士能下榻在這些溫馨舒服的家中?正是這個想法造就了onefinestay。

onefinestay的出現代表一個全新的旅行住宿理念。它提供高端房源的短租服務,目前在紐約、洛杉磯、倫敦和巴黎都設有服務。當屋主不在家的時候,旅客就能在網站上預約這些公寓和房子。所有的房源和屋主都通過公司專業人員的審核,無論是地段,內部裝潢,建築條件都必須不同反響,讓旅客既能體驗精品旅館的品質, 又能享受『家』的舒適。

以位於老鴿舍路(Rue Du Vieux Colombier)的這戶公寓來說,它坐落在巴黎歷史和人文風情濃厚的左岸-聖日耳曼德佩 (Saint-Germain-des-Prés)區。如果你是建築迷,你會發現這是棟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奧斯曼式(註1)的公寓。 走進以花崗大理石打造的玄關後便可看到許多巴黎電影都會出現的美麗迴旋樓梯。好在這裡也加裝了電梯,讓拖著行李的旅人不至於太過辛勞。 來到四樓,映入眼簾的是精心打造,整齊優雅的溫馨公寓。

老鴿舍路公寓 (c) onefinestay

主人愛好藝術,家中收藏了許多畫作,陳設的擺飾和傢俱高雅中帶有非洲和南亞的民俗風格。玄關旁的飯廳很是舒暢,兩扇大落地窗引陽光灑進,讓牆邊的超大透明玻璃櫥櫃閃耀出迷人光芒。數量極多的精緻瓷器,古典碗盤和杯具讓人愛不釋手,加上廚房一應俱全(缺少的電器如熱水壺和咖啡機也由onefinestay準備妥當),喜愛親自下廚的客人可以盡情大展廚藝。


(c) onefinestay

另一邊的客廳,天花板上刻有秀麗的花紋裝飾,木頭地板則是雋永的交叉魚骨樣式(harringbone),這些小地方讓建築維持百年來的別緻。主人應該很喜愛閱讀,除了各類藏書豐富之外,房內有不少閱讀檯燈,四個角落不是沙發就是躺椅,不用出門都能輕易花一整天時間在家看書也會無聊。來到臥房和浴室,可看到客房人員已將一切打理到非常整潔。 onefinestay提供的毛巾、沐浴用品以及床單、被套等都有優質旅館規格,讓旅人不必擔心睡眠品質。



onefinestay接待人員在客人下榻之際,會準備迎賓點心和飲料。簡單check-in確認住宿之後,便會交給客人一只 iPhone,讓客人能免費撥打境內電話並使用網路。更貼心的是,工作人會幫客人下載好多種實用的應用程式-如citymapper, google 地圖,翻譯和匯率兌換工具…等。 這裡面最重要的便是onefinestay應用程式-裡面列出所有關於下榻公寓的須知事項,從各種電器的使用方式到無線網路和保全系統,有任何疑問一查便找到解答。進入專屬地圖的選項後,公寓週圍所有的旅遊景點、超市、加油站、銀行一目了然。 另外,地圖上推薦的餐廳和咖啡店皆由本區的屋主所介紹,在地住戶的推薦令人放心。如果隨時還有其他需求,客人同樣能透過電話或簡訊聯繫 24小時的客服人員。

公寓的巷口便是地鐵站Saint  Sulpice ,去巴黎各大景點都相當方便,不過,對想放慢腳步的旅人來說,哪兒都不用去,聖日耳曼德佩這區最美好的活動便是晃遊。德國思想家班雅明曾為19世紀中後開始出現的城市新群種-「晃遊者」(Flaneur)著墨不少。對班雅明來說,晃遊這項舉動反應了人們對都市變化和發展的嚮往和好奇觀察,而巴黎正是孕育晃遊者的重要場所。大文豪雨果也曾在《悲慘世界》中寫到「凡人閒逛,巴黎人晃遊。」(Errer est humain; flânerest parisien)。姑且不論各作家對晃遊的延伸定義如何,但來到巴黎,怎能不好好體驗一下的悠閒漫遊的精意?

班雅明 (圖片來源

以自己的節奏和視角徜徉這座風情萬種的城市,不如一早就從公寓附近的有機市場「拉斯派市集」(Marché Raspail)開始。這個市集從Sèvres – Babylone這一站延伸至Rennes這一站結束,非常受當地人喜愛。每週二、三、日營業,從肉販到海產,手工藝品到手工肥皂應有盡有。順手在這裏採買小禮品可讓紀念品多一份真正在地的觸感。 結束後可沿著塞夫爾路(Rue de Sèvres)向東散步,經過公寓樓下再接到雷恩路(Rue de Rennes)便能看到許多主流商店林立。知名品牌如Camper鞋店, Longchamp包包到Le Creuset 鑄鐵鍋…等應可滿足想要購物shopping的心願。
          聖日耳曼德佩大教堂 (c) Chris Yang

等走到聖日耳曼德大道(Boulevard Saint-Germain)時,你會明顯註意到城市的氣氛更熱絡了起來。才華洋溢的街頭音樂家在散發古樸韻味的聖日耳曼德佩修道院前大展伸手, 這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著名思想家笛卡兒長眠於此,別忘了推開大門一窺數百年的風采。過了馬路,腳步向西走去,便是巴黎頗富盛名的2間咖啡館-雙叟(Les Deux Magots)以及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這裡是昔日存在主義學者沙特、西蒙波娃以及文人卡繆和羅蘭巴特經常造訪之地,如今依舊絡繹不絕。接著挑任何一條南北向的道路都會帶你來到塞納河畔,你可以選擇直走過橋便是羅浮宮,或是續向東行便會直達歌德建築的輝煌之作聖母院。
 
(C) Chris Yang

巴黎,浮光躍金的巴黎,慵懶神秘的巴黎總是有那麼多故事等待慢慢挖掘。年紀越大,越發現自己拒絕當個旅人,任性希望能真正融入腳下這個城市的脈動中。不再汲汲營營地跑遍每個景點然後在驚歎中遺落遺失珍貴的感動。我們反而更願意自由地行走,翻翻河邊書攤上隨風飄起的舊書,聽時光流瀉的鐘聲與河水聲,踱步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藝廊、咖啡廳,然後拿出一把鑰匙,回一個雖是暫時,但此刻完全屬於我的巴黎之家,一個美好的家- one fine stay。

註1:
喬治歐仁·奧斯曼男爵是19世紀法國都市計畫師,獲拿破崙三世重用,主導了1850至1870年代的巴黎城市規劃。奧斯曼在此期間拆毀許多舊建築和老街道,但規劃保留了綠樹成蔭的公園和氣派宏偉的摩登大道。與此同時他興建了 4 萬棟新建築,創造了所謂「奧斯曼風格」的公寓。奧斯曼的「功績」褒貶參半,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定義了今日我們熟悉的巴黎樣貌,奧斯曼公寓的二樓最為顯赫,建築立面精雕細琢的程度最為精彩,並有一到兩個陽臺。 三樓和四樓較為低調, 五樓各戶的陽臺相連。 屋頂則規矩呈45 度角傾斜。

圖片來源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秋天行旅 西班牙馬略卡島


短版文章刊登于長榮機上雜誌EnVoyage 2015年11月號  Read online here
本文為完整全文並補充個人攝影照片

文: 楊思勤 Chris Yang
攝影: 楊思勤 Chris Yang | 廖賢恩 Ernie Lew

馬略卡島的名稱或許不為國人所熟悉,但提起馬略卡島的一二事卻沒有人不知道- 西班牙知名國產鞋子品牌Camper源自於此,而這裡更是網球天王納達爾(Rafael Nadal) 的出生地!

馬略卡島位於西地中海,是巴利亞利群島的最大島嶼,面積約為臺灣的十分之一,從巴塞隆納達成國內航線只需50分鐘就能抵達,所以是許多西班牙人的週末度假勝地。但是若真要領會馬略卡島的美麗,起碼住上一個星期那才算理想。在這裡,偶爾開車繞島旅行,偶爾賴在海邊享受地中海的海水和沙灘,偶爾在避世的小山城中隱居幾天。 當然,如果你喜愛健行和登山,一定不要錯過馬略卡北部的特拉蒙塔納(Tramuntana)山脈。 此區地貌獨特,單面為懸崖峭壁,景致令人驚嘆。在此資源稀缺的環境中,島上先人卻發展起水道灌溉網絡,使農業發達,因此在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評選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特拉蒙塔納山脈的登山路線相當豐富,由難到易都有。如果沒有太多時間,筆者特別推薦 Ruta d’Arta a Lluc (GR222), 也就是聿克修道院古道。這條步道從Caimari村莊開始,一路走到馬略卡島上最大的教堂和修道院,所需時間介於2至3小時。不用花好幾天爬山露宿就能領略特拉蒙塔納的山脈風光,步行結束後還能參觀歷史悠久的修道院,一舉兩得。 就算玩太晚也別擔心,修道院內提供簡樸的住宿(81間房間和39套公寓,詳情連接這裡),非常方便。

從馬略卡首府帕爾馬的巴士總站可搭乘L330公車到喀麥拉 (Caimara)這個村莊,再延主要車道向北上坡步行1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入山口。

古道之美
聿克修道院古道歷史能追溯回13世紀。當時的人們為了克服嚴峻陡峭的地形,以乾石(dry stone)砌製土壤形成梯田,讓耕種面積變大,並增進灌溉功能 。今日腳下的步道和周遭可見的石牆與建築都是以乾石所鋪設與建造。走在砌好的石頭路和石階上不必擔心土壤鬆動的問題,就算是登山新手也能輕易攀登。
這條古道從低處出發,漸漸進入山林。 耳語和車輛喧囂隨之逝去,眼前開始看見翠綠高大的樹木和灰白獨特的石灰地形,偶有陡坡,但整體來說起伏平緩。途經古意的小農舍,農場,在蜿蜒的登山道上一步一腳印的前行,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只有自己和自己的步伐和進度是一件我們在都市生活中逐漸忘記的踏實感。 樹影林叢間的寧靜以及無與倫比的新鮮空氣都令人越發振奮。
來到步道的至高處,登山客們隨意拿出自備的點心,挑個舒服角落,眺望世界遺產群山環繞的秀麗景色,實為一大享受 。 短暫休息後,後續的步道屬下坡,較為容易,繼續帶領我們往聿克修道院前進。

朝聖者的道路
聿克修道院(Santuari de Lluc)是馬略卡島上最重要的宗教朝聖地點, 因此聿克修道院古道其實也是頗負盛名的朝聖者之路(Pilgrim Trail)。每年八月的第一個禮拜六,島上許多居民和眾多訪客會聚集在首都帕爾馬。晚上十一點他們一起出發,夜行48公里至修道院。

聿克修道院(Santuari De Lluc)建於13世紀,相傳是一位牧羊人在這裡發現一樽黑色的聖母瑪利亞的雕像,當地人便在此處興建教堂以及後來的修道院(十七世紀時擴建為現在的規模)。直到今日,這座特別的黑面瑪利亞雕像仍被供奉於此。

藏在深山之中的世外桃源聿克修道院還設有學校、博物館、植物園和旅社,並擁有歐洲第二歷史悠久的少年合唱團(僅次於維也納合唱團)。 

聿克修道院內的大教堂為巴洛克式建築,所有格局方正。教堂內部以反差甚大的深色石材與金色祭壇打造而成。輝煌中卻頗有寧靜感,和其他許多“重點”教堂比起來也不會過於鋪張奢華。教堂另一側是博物館,陳列不少馬略卡島和 Tramuntana地區特有的考古文物,傳統衣著,藝術和工藝作品。 看得出馬略卡島人對其自身文化的熱情與考究。博物館的長廊盡頭,以及修道院大廣場旁能見到修道院提供相當簡樸的住宿房間。這裡提供81間客房(其中39間自備廚房)。登山者或遊客可在此小歇短住,若真身為朝聖者,在此山中靈修長住定是件美事。


拜訪完修道院後,可直接在修道院門口搭乘同樣的L330公車直接回到首府帕爾馬。 車程約1小時15分鐘。一天下來的旅途疲憊何不如以大餐犒賞自己一下?靠近帕爾馬舊城區的Simply Fosh是當地頗富盛名的餐廳,獨特的料理方式和口味贏得許多饕客好評。主廚Marc Fosh結合馬略卡豐盛的海鮮漁獲和當地香料,有時突發奇想加入不同元素打亂食客的味覺秩序-例如用黑色甘草根糖汁(licorice)做為醬料澆淋在肥美彈牙的鱈魚肉和中式青岡菜上,創意令人激賞。雖頂著米其林一星的殊榮,但這裡用餐氣氛輕鬆舒適,另外中午套餐(包含前菜、主菜和甜點)只需歐元23.5,深得人心。

飯後不妨沿著餐廳外的巷弄,隨意在帕爾馬舊城區穿梭探索,一路向南散步至港口邊只需十多分鐘。沿途小商店街復古迷人的新藝術(art nouveau)調調令人目不暇給,等到開始感覺到海風拂面的時候抬頭一看,宏偉的帕爾馬主教座堂在入夜後閃耀著金色光芒。沒有更好的地方比教堂廣場更好沈澱一天的遊歷和心情。棕櫚樹隨著微風樹影婆娑,越夜越有力的西班牙人們一個個跳出家門,輕盈地鑽入路邊各家小酒館享受美酒、音樂、舞蹈。旅人們不必著急,讓熱鬧留給下一夜。踏著回家的腳步,我們期待另一天馬略卡島的陽光升起。
 
帕爾馬主教座堂 (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Palma de Mallorca)
---

同場加映:帕爾馬城市隨手拍

馬略卡首府帕爾馬擁有形形色色的豐富建築景觀,尤其不乏新藝術風格之作


建築中庭

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三月馬略卡

 

三月的馬略卡島
橙子、檸檬結實纍纍
看了很滿足
春天,大樹,高山,海洋
山谷的風還是挺涼。
“上個月還下過雪呢” 一個女孩告訴我。

蕭邦,喬治桑
修道院,戴安娜,米其林餐廳
三毛也曾在這裡當過三個月的導遊
小鎮冬眠剛醒,除了中午的市集稍微喧鬧一下
其餘都在沈睡

是的,開小火車的在沈睡
公車司機飆山路急轉彎的時候在沈睡
暖陽曬得車子像烤箱一樣
一路顛簸我也睡得安穩,還做了夢

下了車,馬略卡像著了一層很細很細的薄紗
鬆鬆軟軟的,又迷迷糊糊的
賣鮮奶油夾麵包的在沈睡
倒咖啡得在沈睡
像暴風雨前的寧靜,
在暑假旺季到來之前。再夢一下。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當季裕棠詮釋瑰麗 Rosewood Hotel - by Tony Chi



去年九月走了一趟季裕棠(Tony Chi) 在倫敦Holborn設計的Rosewood Hotel。
一進大門驚訝發現,旅館建築原身竟是以前的客戶 Pearl Insurance 。
(旅館養了一隻黃金獵犬,名字就是Pearl,
當天去是禮拜六,她已下班所以沒能見到。)
從這麼美麗的大樓搬到金融城和別人都差不多的辦公室實在有點可惜。

旅館很精緻。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季裕棠一貫的華麗之外,
老建築中被保存下來的綠色大理石樓梯氣度相當輝煌,近乎大教堂之姿,

新舊都好,都很氣派,就是感覺上有點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