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KO Rotunda bank in Warsaw 來源
對於戰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我總懷抱許多情感。
我喜歡它們堅固的意向,剛硬的意向,
就算有曲折的弧度也是行得正,坐得直
沒有扭捏做作的姿態。
太平盛世之下的現代主義,有些過於譁眾取寵,好像總是缺少某種精神。
--------------------
英國金融時報的建築主編Edwin Heathcote 月前在英國建築師週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為歐洲各國命運岌岌可危的社會主義風格建築發聲,希望解救它們持續被拆毀的厄命。Heathcote雖憂心,卻也指出最近有一股憧憬過去社會主義美好的潮流-Ostalgie。
東德情結(德語:Ostalgie)原指的是對德意誌民主共和國生活中某些方面的懷念。Ostalgie來自德語中Ost(東)和Nostalgie(鄉愁)兩詞。現在也被用來指對東歐共產黨國家社會主義體制生活的懷念。此現象在原波蘭與前蘇聯地區尤為明顯。
Moszkvar Ter, Budapest 來源
布達佩斯的Moszkva Ter (現稱Szell Kalman Ter) 地鐵站出口前景堪憂,可能將被拆除,布拉格建於1970年代的Hotel Praha(早期為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員和政府官員所使用的飯店)已確定拆除。 俄羅斯前衛建築師梅尼可夫(Konstantin Melnikov)的自宅雖被是國際公認現代主義中結構主義的代表作,一樣因為複雜產權問題而遲遲無法得到妥善的保存和維修,日漸凋零。這些具有時代意義的建築多位於中、東歐等國。由於它們建立於蘇聯共產執政時期,部份民眾和後來執政的右翼政權(例如匈牙利和波蘭)對它們頗為反感,這些建築令他們想起過去被外來政權壓制的生活; 與其保留這些建築另作他用,直接搗毀重建不僅節省成本,也能抹滅不愉快的歷史。傷口太新-Heathcote這麼形容, 人們還未能原諒或忘記共產形式建築背後的國仇家恨。 不過對於九零後的新一代來說,因為沒有切身之痛,反而能寬容地願意保留共產主義的歷史痕跡。 例如藝術家Ilona Karwinska 致力收集波蘭境內共產時期的霓虹設計與招牌,藉此窺探灰色過去中的斑斕亮點。 時間若能沖淡一切,更多深具意義的建築或許就能被保存下來。
延伸閱讀:關於共產主義下的建築故事可察看芝加哥大學最新出版的Soviet Modernism 1955-1991: An Unknown History 和Holidays After the Fall: Seaside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in Bulgaria and Croatia.
*上述新聞評論刊於2014年3月臺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本文補充其他照片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