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時候


允諾一件事的時後, 其實是把靈魂放在賭桌上. 那個輸家輸的乾淨, 拍拍屁股走了. 賭注和對方都還留在桌上, 籌碼發亮, 贏家案淡無光. 輸的人自由, 即使他沒有靈魂. 而任何破碎的允諾都是這樣的結局.

不愛一個人的時候, 那人像惱人的良性瘤. 不壞, 長在那兒, 只是提醒你他的存在. 但不是那麼嚴重也不需將他切除. 默默地我們也能共生, 甚至一生. 我將我的一些養分給你, 我不好, 你也不好, 我瘦了, 你亦是.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你卻得不了我.

開始變壞的時候, 我盼者你自己就消失吧. 但你沒走, 我日夜趕路, 你朝夕壓迫. 這是我不愛你的時候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我的, 你的, 香港

The experience of urban life in Hong Kong is shaped by the pervasive legacy of its housing estates--vast, generic arrays of uniform, standardized...the repetitive buildings (201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筆記)

香港最近在打造的一個文化區叫做西九文化區. 庫哈斯領導的OMA事務所也參與了其中的規劃."西九"二字本身沒什麼文化意涵, 放在"文化區"三個大字前很諷刺, 庫哈斯理想是完成好好打造這個區塊, 用這個諷刺反諷, 讓大家知道香港不再是文化沙漠.
西九區詳細計畫內容可以連結這裡.

關於香港, Rem Koolhas說了下面這句話:
"Is the Cantonese language in itself an insurance policy against the progressive loss of character?"
面對被殖民的過去, 大中國的未來, 香港的定位在哪裡? 是進入中國的一個跳板? 是通訊商務的一個節點? 身為一個緩衝它游刃有餘. 身為一個都市它還算氣派. 身為一個文化, 我認為它的前景比我們想的都好.

香港的生活環境在2010年的威尼斯建築展中被濃縮至 '食衣住行'四個字. 策展人杜鵑邀人思考城市內的各種日常決定--吃什麼, 穿什麼, 住什麼, 去哪裡, 怎麼去--加以重新想像與延伸擴展.  城市的發展取決於這些決策的過程與結果.拿春秧街發展的型態來說:

春秧街=市場
決策過程: 對香港人來說, 論吃, 講求食物最新鮮, 論交通/效率, 講求又快又方便.
決策結果: 街道兩側裝置可靈活拆卸的流動建築--點,線,面組成, 具有儲藏, 保護貨物, 展示三種功能. 人流不斷, 車水馬龍的同時, 香港人沒有放棄路面電車. 它們還是得跑, 北角電車總站也還在那裏.

然後就是這樣的景象:
經濟運作, 文化實踐, 居民的行為規律和決策本身互相影響. 在人民角力政策下的產物是最有趣, 也最有生命力的都市規劃. 



第一張圖片來這裡
最後一張圖片來自這裡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BOB361 - P.NT2 Renovation Towards A Habitat-Work Environment in Brussel

BOB361_renovation_06
讀雜誌的時候看到這個在布魯塞爾的房屋翻修.
設計手法有景, 有窗, 窗中有景, 景中有窗, 有圓有方, 亦有石
忽於室外, 忽於室內, 也能感受到空氣自在的流動.
中國庭園的安逸幽雅也是玩這幾個中要的元素 (差了流水!).
BOB361_renovation_01
閃電形的混凝土入口重新定義了這幢建築.
算是改頭換面的聲明.
BOB361_renovation_05
大面積的窗戶充分引進陽光. 磚塊和水泥的比例抓得很恰當.
BOB361_renovation_03
挑高的空間加了樓梯和夾層 (都是使用樅樹夾板)
夾板加厚到8公分, 然後以2公分直徑的鋼索懸吊起來.
BOB361_renovation_07
算是少數現代風格中不令人覺得極度冷酷的作品
BOB361_renovation_08
迎賓接待的空間一目了然但其中包含豐富的幾和與材料變化

Photo source: Archinnovations (2011)